158亿条追溯码信息带你了解药品耗材“前世今生”
这是记者从国家医保局16日举行的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采集应用发布活动上获悉的。随着追溯码推开使用★★,更多药品★★、耗材★★“由谁生产、销售到哪★★、是否被二次销售过★★★”等“前世今生”信息将更加公开透明,让百姓购药更安心,监督管理更高效,医药产业发展更健康。
随着追溯码的推广使用,“扫码”即知药品、耗材的★★“前世今生★★”正在逐步实现,让百姓购药更安心。
国家医保局大数据中心编码标准处处长曹文博表示,通过对药品追溯码全过程的采集★★,企业可逐步提高数字化管理能力,更加及时准确地掌握各地市场情况★,快速响应市场需求★★★,提升企业竞争力★★★。同时★★,也有助于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,促进合规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。
追溯码是药品★★、耗材的唯一“电子身份证★★”。2024年4月,国家医保局正式启动药品耗材追溯码采集工作。
★“通过追溯码的应用,相关部门能够通过信息系统★★★,便捷精准地发现虚假购药、串换药、回流药等利用药品来骗保的行为。”国家医保局大数据中心主任付超奇说。
2025年1月1日起,国家医保局全面推进“码上”严监管,将对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行为开展精准打击,加大处置力度。
截至1月15日,全国已累计采集药品耗材追溯码信息共158亿条★★,覆盖全国31个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★,接入88.09万家定点医药机构★,占全国定点医药机构的比例超94%。
国家医保局大数据中心副主任赵秀竹介绍,下载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,进入“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查询”功能★,即可通过扫描追溯码或手工输入追溯码★★★,查询相关信息★★★。
例如★,针对一些★“药贩子”低价回收在医院开出的药品后★★,加价销售到药店,药店再提高价格进行二次销售的情况,医保部门可以通过追溯码大数据,及时发现该药品追溯码信息在医院和药店之间重复上传的异常情况,进而精准锁定“回流药★★★”的违法线索★★。
“因为目前追溯码尚未做到全覆盖,所以可能出现★‘未查询到该产品追溯信息★’的情况。”赵秀竹呼吁,生产企业、流通企业★★★、医药机构积极上传追溯码信息,早日实现“全药皆可查★★★”。
据介绍★★,如果界面显示“查询到1次药品/耗材追溯信息”★,并提供详细信息,说明药品来源合法,可放心使用★★★;如界面提示查询到多次药品/耗材追溯信息★★,并显示销售记录,说明药品涉嫌多次销售,可依据信息向定点医药机构索赔。
付超奇介绍,国家医保局正在建设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采集应用平台★,将实现国家医保局、省级医保局两级部署★★★,服务行业管理部门★★、生产企业★、流通企业、定点医药机构和参保群众。
据悉,药品耗材追溯码信息上传本着自愿互惠的原则★★★,凡向国家医保信息平台上传本企业相关信息的★,国家医保信息平台可免费批量提供该企业符合国家规定的、不用于统方的药品耗材追溯信息★★,并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赋能服务★。
“全链条追溯信息对生产企业具有很高的价值★★。通过这些信息★★★,生产企业能了解到自己的产品流向,进行精细化的渠道管理。”付超奇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