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新质供给成电商新战场
真正耐人寻味的是时间点★★。为何在25年开年,电商平台们都不约而同地强调★★★“商家权益★”了?
细究也不难发现★,不同平台的扶持举措有些大同小异,而且往往是“虚虚实实”★★:有的举措是平台真实让利★★★,让商家得到真实惠★★,有的措施则是平台本就应该做好的日常治理工作★,还有的举措是平台提了一年又一年。24年★★★,商家的生意是不是更好做了?如人饮水★★★、冷暖自知。
博格巴:让我们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;罗马诺:曼联认为48小时内可以达成多尔古的交易
但最根本的原因,还是电商平台自身对高质量发展的刚性需求,拼多多的动作足以说明这一点。拼多多曾颇为偏激地坚持“用户第一”,甚至一度在行业掀起“宠用户”的潮流★★★,然而从24年下半年甚至更早的时间开始★,拼多多就已自发地将注意力倾斜到商家一侧:推出“百亿减免”为商家减负,让超千万商家实现降本增效★★;推动★★★“新质供给”让商家及产业带向高附加值产业发展;发力★“电商西进★★★”让更多东部商家在西部获取增量的同时★,给西部商品东出创造了新机会……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★。
转折发生在24年★,各行各业的有识之士都在反思“低价策略★”的问题★★★,在达成高质量发展共识的基础上探寻方法★★★,其中电商平台与产业带商家就实现了朝着高质量发展的双向奔赴★★★。
深层次来看,拼多多“宠商家”的种种举措既在响应政策的号召,也在顺应时代的要求。
传统竞争阶段★★,电商平台★★“争夺商家”不是靠“宠”,而是用类似“二选一★”这样的措施来捆绑商家,平台与商家是利益博弈而不是共生关系:平台四面八方采买和搜刮流量再转卖给商家获利★★★,平台拿多一点,商家势必会少赚一点,本质上这是分蛋糕的思维。在这个阶段,商家的声音自然会被有意或者无意忽视。
1月8日★★★,拼多多宣布成立“商家权益保护委员会”,由拼多多集团执行董事、联席CEO赵佳臻担任委员会主任,统筹平台治理、招商、客服、技术、产品等团队★★★,全面研究商家需求,收集商家反馈意见★★,优化商家经营体验,完善商家服务机制,持续提升商家满意度。
自改革开放以来,在经济发展中,零售流通业就一直承担着两大使命:促进消费、引导生产★★★。电商平台叠加互联网、大数据★★★、AI、IoT等技术★,理论上可以更好地履行这两大使命:
说到底★★★,电商平台重视商家权益,扶持优质商家,支持新质供给★★,本质就是一种“做大蛋糕”而不是★★“分蛋糕★★”的思维:有的商家从产业白牌成为新质品牌★,获得对应的品牌溢价;有的商家从低价值环节延伸到了高附加值环节,卖深加工产品获得的价值是原材料的数倍;有的商家从外贸依赖转型到内销与外贸双轮驱动,经营更有韧性;还有的商家在数据驱动下打造出百万级销量爆款单品,远超传统经营模式下数年的业绩……“做大蛋糕”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★★,而是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。
在需求侧,电商行业的用户规模已接近极限★★。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4年6月28日发布的《互联网助力数字消费发展蓝皮书》显示,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已超过9亿人,刨除一些没有电子钱包不会网购的用户(如青少年儿童),几乎所有网民都已成为网购用户。
就是说,电商平台均已纷纷表态★:2025年要“宠”商家,要想方设法让商家日子更好过一点。
不过从2024年至今,拼多多却在旗帜鲜明地在持续加大商家端投入,引领新一轮“宠商家★★★”的趋势。是不是拼多多打算★“不宠用户”了?非也★。事实上,对平台来说,商家与用户并非二选一或者孰轻孰重的关系★★★,两者的权益,平台都必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,正所谓★“手心手背都是肉★★”。
《编码物候》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
拼多多是出了名的★★“宠用户”。在电商行业发展不充分时,特别是在下沉市场用户被头部平台们忽视时,拼多多率先在行业探索“仅退款”、“百亿补贴★★★”等“宠用户★”的举措,在事实上推动了电商在中国的全面普及,让人们习惯了网购★★。
2024年★★,拼多多推动“电商西进”,其实就是在竭尽全力帮助商家挖掘用户侧的最后增量。然而长期来看,如果不考虑出海业务,头部电商平台的用户大盘已很难再有变化。
前二十年行业从无到有,实现了粗放式的极速扩张★★;下一个二十年甚至更长的周期,行业必须走上高质量增长的新轨道。
从坚持“用户第一★”的天条,到探索“用户与商家利益的平衡”的准则,拼多多发展理念的变化★★,反映出的是电商行业对高质量发展的觉悟与追求。
这是由电商发展阶段决定的:电商行业要高质量发展,必须要做好供给侧的文章★。
放弃超1600万美元★!ESPN:内马尔剩余薪资6500万美元,拿一半以上
外媒★★★:特朗普表示DeepSeek崛起应当为美企敲响“警钟”,同时称也可能传递一种积极信号
中国经济要高质量增长,产业带必须要进行供给侧优化升级★,实现这一点又必须依靠其中的优质商家“领头羊”们,拼多多们脚踏实地去★★“宠★”优质商家★★,通过“百亿减免★★”★★、“新质供给”★、★“电商西进★★★”等举措给他们提供了更好的舞台。
监管的声音不容忽视★。1月10日★★,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束为的讲话★★,就给电商行业的规范发展指明了方向★:市场监管总局正督促各大电商平台整改“仅退款”和平台补贴、价格收费等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,下一步将从促进平台规则公平透明、降低平台内商户成本负担、净化直播电商行业生态等方面着力规范市场竞争秩序。
还有,“宠商家”的关键一点在于,倾听商家。“我给你我想给你的”,不是宠★;“你需要什么,我竭尽所能满足”才是宠。我看到拼多多“商家权益保护委员会”将“全面研究商家需求,收集商家反馈意见”放在所有动作前,先倾听商家声音★,再去决定做什么★,无疑是“宠商家”的正确姿势。
25年新年伊始,头部平台不约而同地围绕商家展开系列动作,更是体现出电商行业将延续高质量发展的趋势★。毫无疑问,商家权益和新质供给,势必会成为25年电商行业的核心战场。
道理很简单:只要商家的产品更好★★★、服务更好、品牌更好★★,用户就愿意为此付出更高的溢价。当商家赚到钱、赚更多钱后,才可能有钱去投入产品创新、技术研发,进而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。形成这样的“正循环★★”后★,电商行业也就不会再存在“劣币效应”,高质量发展就成了事实。
比如拼多多在24年9月推出了新质商家扶持计划,投入100亿的资源包,优选具备产品、技术创新能力的新质商家、新质品牌★,进行产品★、营销★★★、运营及供应链的全链路扶持。截至目前★,拼多多新质商家扶持计划已先后深入上百个农产区★、产业带,给新质商家★★、新质品牌创造了增量价值,其中惠东女鞋从停摆边缘完成逆袭★,通过转型“勃肯鞋”重新焕发了产业生机;泉州纸尿裤涌现出国产“帮宝适”★★,完成从代工到品牌的转变★★;亳州花草茶从初级加工迈向“固体饮料”深加工阶段。
这样看来★★★,电商平台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将有机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。拼多多引领的“宠商家”潮流,也将有望成为25年甚至更长周期内电商行业的主旋律。当头部平台都重视商家权益★、重视优质供给时★,电商的价值也将会从卖货的渠道★★,升级成新质生产力的一部分,乃至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一大驱动器。
一个最突出的现象就是缺少高端化品牌,比如“新国货”概念出现了许多年★★★,但高端美妆市场依然被洋品牌牢牢把持★★;再比如我国生产了大部分手机且拥有诸多世界级品牌★,但这个行业的利润却被苹果拿走了大头……
中加基金党委书记★★★、董事长夏远洋★:坚守初心 金融为民 开启中加基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
无独有偶,1月9日,淘宝天猫在商家服务大会上宣布,将建立电商行业内首个账号诚信体系★★,与商家共建健康电商生态★★★;1月20日★★,淘天集团集中公布了“2025年12项惠商举措”,包括完善异常★★“仅退款”处置机制★★,加大异常行为拦截力度,全面治理“羊毛党”等措施。
新的竞争阶段★,电商平台必须要学会“吸引商家★★”。谁都无法垄断流量与资源,商家可在不同平台自由流动。平台要吸引商家★★,必须要真心实意★★★“宠★★★”商家,保护好商家的权益★,给商家提供价值的同时,让商家有更好的体验。
来自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4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55225亿元,比上年增长7.2%★。其中,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30816亿元,增长6.5%,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6★★★.8%。在大盘持续增长的同时,电商行业全面进入到“高质量发展★★★”的新阶段★。互联网巨头★★★“推倒篱笆★”是一个标志,类似★“二选一”这样的传统野蛮竞争手段彻底失效,在新的竞争格局下★★★,平台开始将目光放在经营生态上,不再将“低价★”作为平台唯一的核心竞争力。
一方面,电商平台可聚集更大规模的需求,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,创造无与伦比的购物体验,激活未曾满足或发掘的需求★★★,培养或者改变人们的生活购物习惯,实现“促进消费”。拼多多开创的“社交拼团★★★”★★、★★“货找人★★”等消费模式无疑是这一点的有力佐证★★★。
国产品牌高端化乏力不是孤例。多年来★,中国企业一直都被迫陷在低价竞争中不能自拔——这绝对不能甩锅给电商平台★★★。在电商出现前,零售业还处于★★“信息差★★★”的时代,市场竞争不充分,供给也并不丰富★★★,在电商出现后,产业带商家急剧增长★★,供给量增长,但由于行业门槛低、商家竞争模式单一等★★,普遍存在同质化竞争的问题,结果就是利润微薄,企业很难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在研发★、创新、服务★★、品牌上,很难高端化,甚至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,比如许多昙花一现的“网红品牌”,就是低质量竞争的缩影★★。
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,加强监管,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。如今平台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中,必须要深入思考如何赋能实体经济、发展新质生产力。去年11月★,《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的意见》指出★★★,要鼓励电商平台、经营者★★、配套服务商等各类数字贸易的主体做大做强,加快打造品牌。
拼多多“宠用户★”的种种举措★★★,在今天的许多场景下依然是十分有必要的,比如下沉市场用户可能不懂或者不善维权,在与商家出现利益纠纷时★★★,平台理应站在★★“鸡蛋★★”而不是“墙”这一边,更倾斜用户权益保护才是合情合理的做法★;再比如在推动农产品上行时,对不适合回寄和二次销售的生鲜产品来说★★,在合理的管控措施下,“仅退款”确实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售后制度。
另一方面,电商平台可基于消费大数据的需求洞察能力、消费者连接能力、物流等流通资源整合能力、智能制造等技术应用聚集能力★★,实现★★★“引导生产★”,甚至实现C2M定制生产★,D2C直连消费者等新型零售与生产模式,这正是拼多多“新质供给★★★”、“电商西进”等计划的核心价值★★★。
保护商家权益势在必行,就连二线电商平台也在积极出招★★★,比如1月3日,抖音电商公布扶持商家新举措,包含“近百类目商品免佣”等九大举措★★★。
但供给侧则大有可为★。当前电商平台看似供给丰富甚至看上去有些过剩,然而却存在“多而不精”的问题★★,也就是缺少优质供给。